hi 欢迎光临中国邮票回收网
15210093958微信同号
当前位置:主页 > 邮票知识 >

邮票收藏四益

2014-04-01 作者:-1    已有 人查看
“益智、怡情、交友、储财”为邮票收藏四益,可以看作是现阶段对集邮各项功能的较为完整的归纳表述。

邮票这部“百科全书”名不虚传,一旦投身下“海”,观邮探源, 就为增长知识开拓了一条极富趣味的全新道路。一些邮票回收者结合本职工作或业余爱好,确定邮票收藏专题,在欣赏邮票的过程中,连带 探寻学习与邮票图案有关的知识,工作与集邮,往往相得益彰,双获成功。像在第11届亚运会国际体育邮展荣获金奖的《篮球〉邮集,就是篮球教练员苏钟文的得意之作。他在邮集中把篮球运动 史、传球、运球、跨篮、投篮等技术动作用中外邮票形象地编组起 来,既是一部获奖专題邮集,更是帮助工作的生动教材。这样的例 子不胜枚举。一部成功的邮集,常常就是一部优良的课外读物,益 智增识,作为邮票收藏的一项首要社会功能,将是永恒的。

邮票作为一种方寸艺术,自有其独特的色调美、构图美和韵律美。整理邮票,观赏邮集,使人寄情于方寸美之中;邮票的收集整理过程,又能养成人们细致人微的观察力、有条不紊的作风和综合 的艺术鉴赏力;邮友往来,互相帮助,有利于养成人们成人之美、不计得失的达观性情;企盼、追求新邮品,使人精神有所寄托,在生活 中别开洞天,乐趣无穷。著名邮票回收家张包子俊11岁开始收藏邮票,至八旬高龄仍精力旺盛,耳聪口明,还能经常骑自行车穿街走巷,到 各地开会、指导集邮工作也是常事。他风趣地自称“八十老伢儿”, 将这些归功于集邮。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个脑力劳动 者应该培养一种爱好收集的习惯,借以转换他的注意力,从而使他 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。”邮票收藏正是一种良好的收集习惯。在中共十四大召开期间,喜好集邮的毛泽东的儿媳邵华拿了一张整版的十四大纪念邮票,请江泽民总书记在上边签名,江总书记欣然命笔, 与毛泽东主席1959年国庆欣然为杨绍明在国庆10周年纪念邮票 版票上签名同样传为佳话,体现了领袖人物对集邮收藏的赞许态 度。我国邮票收藏界元老夏衍先生把集邮列在“四雅”之后,称其为 “琴、棋、书、画、邮”五雅之一,由此可见邮票收藏怡情养性的品位之高。

邮票收藏是一种开放型的高雅的社会性收藏活动,集邮者在票品交流、邮识探讨中,马上就会缩短距离,成为知音。现代社会,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,通过集邮,交一些通讯邮友,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社 交方式。通讯邮友一旦会面,邮谊之深,共同语言之多,不啻多年 挚友。长沙黎泽重先生独力创办《甲子邮刊》8载,为海峡两岸邮 人架起了沟通的桥梁,其事迹与《甲子邮刊》被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 介绍到海外。黎泽重以刊会友,到处都有知音,1992年他到两广、 海南旅游会友,受到当地众多邮人热情欢迎接待,许多从未谋面的邮友争做东道,共议邮事,畅叙邮情。知名的邮票收藏文章作者程文高 先生1994年自费进行“邮票收藏万里行”,途经13省市,所到之处,无不受到当地邮票收藏组织及邮票收藏文友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,而他们其实只是从集邮报刊上,在书信交往中的神交之友,其友情之厚 笃,已远远超出了邮票收藏本身,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。由小及大,邮票作为“国家名片”,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关 系中,起到了“使者”作用。邮票在作为邮资凭证完成它传递信息 使命的同时,又成了国与国之间和人际间的文化友谊媒介,这恐怕 是罗兰.希尔所始料不及的。

邮票收藏为了储财,虽不见得人人都愿坦然承认,但集邮的储财功 能是客观存在的,储财心理也是绝大多数邮票收藏者共有的。如果说 求知、怡情、会友是上层建筑,是理想的旗帜,那么储财就是经济基 础,是源泉和动力。如果集邮不能保值、增值,从中没有对集邮者 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,邮票收藏文化就只能是无本之木,无源之水。邮票收藏,充其童只能是少数有钱人的雅好,而不会同广大人民 群众结缘。

事实上,丰富的藏品,成功的邮票收藏,本身就是有形的财富,有的 甚至价值连城。像著名邮票收藏家沈曾华先生收藏的“稿字四方连”邮票,海外标价达百万美元。至于当初以区区几元钱集有的几票早 期小型张,如今藏品价值成百论千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。邮品价 值充分体现了邮票收藏者在长期集藏活动中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,也 是对珍邮收藏者邮识水平的最客观的褒奖。


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热点推荐
图片推荐